日本为了保汇率,去年12个月内第九次减少美债,这表明日本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割美债。可细看数据,中国、英国也在不同程度减持,全球似乎正在“去美元”的秘密会议上举手表决。
问题是:美债是全球避风港,怎么突然变成了“甩锅天堂”?谁在背后悄悄收割?
01、日本不是恐慌,是“金融反击”
如果你以为,日本这波抛美债只是“保命式断臂”,那你就小瞧了东瀛日本岛国的操作艺术了。
784亿美元听起来不少,但别忘了,日本美债持仓还有1.1万亿,这波只是轻点了下“发射键”。
最近,日债崩了,收益率飙升,可市场反应却像踩了地雷,美国1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到4.59%,美国主权评级三家全踩雷(标普、惠誉、穆迪),仿佛“金融水库”炸了一角。
这事得分两头看:一边,日本被美国关税“折腾”得不轻,芯片、汽车出口层层设卡;另一边,美国那边还大咧咧地让资金回流,强推制造业回美国本土,日本产业链被迫外迁,心态早就崩了。
这时候,金融市场想着,日本还会继续给美国数学吗?
显然已经不可能了,毕竟自家债券遭到市场抛弃,必须要出手干预了。
如果日债继续崩溃,日本央行势必要加大购买,开始救市。
美债海外最大的投资者是日本央行,就当下的日债收益率和规模,日本央行要救日债,能做的就是抛售美债,筹措资金。
美国加关税,日本或将卖美债,这不是逃,是反杀,简而言之,真正感到焦虑的并非日本,而是美元体系本身。
日本财务大臣更是表示:日本持有的逾万亿美债,是美日贸易谈判时“可用的工具之一”。
看来日本也发现了日本软肋。
02、中日或将在在美债上更为“默契”
你以为日本是一个人在战斗?那就简单了。
谁紧随其后采取了行动?
数据显示,中国在2024年抛售了高达573亿美元的美债,并且在今年三月份,中国再次减少了其持有的美债规模,减持量达到189亿美元。
进入五月份,中国已经连续六个月增加黄金储备,总量达到30.18吨,这一举动无疑进一步彰显了“去美元化”的决心,其势头之猛,堪比浓郁抹茶。
印度一边谈着和美国科技合作,另一边悄悄推进与伊朗的能源人民币结算;沙特、土耳其、阿联酋……都在中俄体系里频繁“串门”。
这像不像一场没有烟火的“金融起义”?不拉横幅、不喊口号,甚至不发新闻通稿,但行动划一得像排练过。
而美国这边还在搞“通胀-关税-印钞”三部曲,债务直接顶到36万亿美元,堪比加了透支卡的打工人:花得快,还不起,利息吓死人。
更别说背后还有“基差交易”这个隐形炸弹。
对冲基金拿着两倍于2019年的资金,在做债市套利,一旦美债再暴跌,那可是“平仓风暴”+“抛售连锁反应”双buff齐开,直接掀翻华尔街。
这波操作像极了打工人发现老板欠薪,就拉着同事集体“离职不吭声”。
老板还在喝咖啡,结果一抬头,桌子底下全是退工牌。
03、谁将成为新的“世界货币锚”?
这场看似默契、实则翻桌的“金融去美元化”,到底会走向何方?是不是又一场昙花一现的“金本位复辟幻想”?
未必。
从结构上看,一个“双轨制”正在成型:“黄金+数字货币”。
一方面,黄金成为了焦点——中国大肆储备黄金,俄罗斯更是用油气资源换取黄金,而沙特也开始尝试以人民币进行石油交易,规模逐渐显现。
另一方面,数字货币领域同样风起云涌——人民币通过CIPS跨境结算系统的交易量一年内激增63%,与此同时,欧洲地区也在积极探索“数字欧元+债务联盟”的新型构想。
展望未来,国际大宗商品交易的场景或许将发生巨变,结算时屏幕上或许会弹出一个窗口:“请选择您的支付方式——美元、人民币,还是数字欧元?”
这家如何还能维持其霸主地位呢?
诚然,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事情。
正如手机市场从诺基亚时代过渡到iPhone时代,也需要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。
但趋势已经清晰可见:全球正在共同摆脱“美元霸权”,积极探寻新的“世界货币之锚”。
话说回来,下一个“金融主角”会是谁?人民币?欧元?还是——某种我们现在还想不到的组合拳?
你说呢?